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工作 >> 课程建设 >> 正文

重点课程——《管理学基础》课程建设

日期:2012年04月09日 17:37  

《管理学基础》作为工商管理类的基础课程,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管理学的重要性,对管理学基础知识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管理学基础》教学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双突出的特点,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奠定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为后续的专业方向课程提供指导。

我系物流管理专业的《管理学基础》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

 

《管理学基础》课程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

《管理学基础》于2009年11月被评为我院重点课程,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各位教师的努力,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反映出一定的问题。

一、 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一) 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经济管理专业技能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比如物流管理、物业管理等等。从管理对象来看,分别是对物流、物业等方面的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从企业的类型来看,分别是对物流企业、物业企业的管理。一个专业其实就是企业管理的某个特定领域,是对企业管理特殊性的研究。

事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紧密联系的,事物的普遍性是事物的一般属性,具有指导意义,掌握了事物的普遍性,就掌握了理解事物特殊性的一般方法。因此,对于各个经济管理专业来讲,都应该开设管理学基础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相关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二) 各专业核心能力与本门课程的联系

本门课程通过对管理思想、管理环境、管理过程、管理技术方法等内容的学习为学生构建起一个企业或组织的基本范畴,认识企业管理的各个过程和涉及的若干领域,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框架,奠定企业人、财、物、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形成现实企业管理的初步印象,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管理课程提供一般的分析理念、方法,也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思路。

1. 本门课程能力培养是各专业核心能力获得的基础

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为采购管理能力、仓储管理能力、配送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获得,都要以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和一规律作为基础。

物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是物业管理能力、物业环境管理等。同样,要想出色地完成物业管理工作或者物业环境管理,必须首先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

2. 各专业核心能力是管理学基本能力的延伸

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十分广泛,是这两个专业核心能力的延伸。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进一步拓展视野,深入学习,掌握各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基本的专业技能。

二、 课程建设现状

(一) 教学团队趋于合理

《管理学基础》教学团队共有七名教师。见下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专业领域

职称

角色

宋倩

1977.8

硕士

企业管理

助教

课程

负责人

王艳利

1968.10

本科

工商管理

助教

主讲教师

张颖

1971.9

本科

经济管理

讲师

韩娜

1976.7

博士

企业管理

副教授

企业管理研究

马临宝

1946.2

专科

企业管理

高级

物流师

校外专家

张翠花

1968.6

本科

物流管理

高级

物流师

张浩

1970.3

本科

经济管理

高级人力资源师

教学团队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职称比例分布合理

教学团队的专任教师中,副教授一人,讲师一人,助教两人。而校外专家普遍具有较高的实践水平,所以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

2. 具有专业理论背景

教学团队中各位老师都具有管理类的理论背景,从而保证了理论教学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其中韩娜老师一直对中小企业管理与发展进行研究,先后发表论文《中日中小企业基本政策的理论基础比较研究》(2009,《中国经贸导刊》,独立完成);《日本中小企业发展理论》(2008,《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独立完成)。

3. 管理实践丰富

教学团队中多位主讲教师具有在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丰富了教学内容。

(二) 服务咸阳地方经济发展,促使教学模式转变

韩娜老师作为咸阳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和苟小平委员一起进行了咸阳中小企业调研,并将调研结果由苟小平委员以《咸阳中小企业现状分析》的专题报告形式介绍给我系师生。通过这次报告,学生了解咸阳当地经济的发展现状,中小企业发展基本现状,面临的机遇等内容。学生从其他视角了解到课本上学不到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恰好是学生感兴趣的,也是学生需要的。

教学模式的转变拓宽了学生知识的广度,增加了学生对咸阳当地经济的了解,对学生今后就业也提前打下了基础。

(三)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我们对两个专业的学生未来定位是从事简单的基层管理工作,让他们学懂、学会管理的理论固然重要,但还不够,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和良好的管理道德。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引入了视频教学,带领学生观看《波士堂》、《对话》等栏目。之后,老师带领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讨论,或者对一些管理者成功的因素进行总结,效果良好。

(四)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管理学基础》的教学效果,我们调查了我系07级部分毕业生。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授课教师教学态度的满意度,对教师总体教学水平的满意度,对总体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对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满意度,对教学与工作实践的联系程度等方面。总体来说,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方面是满意的。但学生也反映出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与工作实践相结合,部分学生提出建议,希望增加课堂互动与角色训练的元素,进一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希望在校期间能参加社会实践性强的管理工作,以此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三、 未来发展思路

管理学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以教学内容的更新带动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变。

(一)全面启动案例教学法

虽然在教学中我们普遍采用了多种教学法与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应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力图找出最适合《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经过反复讨论,并借鉴一些成功经验,我们认为,案例教学法比较适合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

1.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 

2. 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现在的管理者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而且工作后,他所在的企业也不会直接受益。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3. 重视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学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加大科研力度

1. 研究专业背景下的管理实践

教学科研应该以专业为依托,侧重于研究物流管理和物业管理中管理实践的特殊性。

2. 研究管理理论新趋势

管理学是发展中的学科,在实践中不断出现新的管理思想。作为管理类专业的教师,要注重研究管理的新方向、新发展。

(三)教材建设

计划编写校本教材。自编教材可以有目的地选择适合我院学生特点及工作实际情况的管理学相关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四)延伸教学内容

为我系学生开辟第二课堂。请学生自己组织管理沙龙活动,每周一次,有组织、有主题、有领导、有意识的开展学生管理思想和管理技能训练。